三月,连续下了两周的雨,依然没有停歇的迹象。原本是不以为奇的,南方本就多雨何况此刻又适逢雨季,但连日的湿气使空气中带着霉味,这是极恼人的。
绝大多数人心情会随着天气而变化,连续下雨的这几天,心情显然也是阴沉沉的。傍晚独倚栏杆,楼下的道路积满了一滩滩雨水,晚风过处还有涟漪泛起。眼前的雨点似乎不那么淋漓滂沱,显然,夏天还未到来。
离开学校已有半年光景,掐指一算,这短短半年竟也从事了几份工作,最先是一名普通检测员、尔后到封装实习基本操作,之后重返检测室任组长一职,如今回到综合部接触较之以前完全不同的工作。这期间,每种岗位每次调动都有一番感触,谈不上刻骨铭心却也值得回味。
关于工作期间的细枝末节在这里就不细述了,闲适的雨天里可以读一本书,读一种人生,读一种态度。
听着稀落的雨声,不经意想起了三毛。初次接触三毛是在初中,那时对她了解不多,只知道这是一个爱流浪的作家,后来陆陆续续又接触到了她的一些作品。每次阅读都有一种酣畅感,也收获了一些感悟。
或许流浪的秉性是改变不了的,但恰恰是这种浪漫情怀为她的作品镀上温暖的色调,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女人的细腻与温情。不惊讶于三毛的足迹,但我足羡三毛的思维和态度。三毛走过很多地方,懂得外语,足迹遍布亚欧都市、非洲岛屿和沙漠,这当然不是任何人所能做到的。行走,那是一种方式,寻找生命的方式,对于我,我不惊讶。我更愿意去读三毛的思想态度,读三毛的情感内涵。
第一次看三毛的相片,觉得她长得并不美,如果走在路上也不会引起太多人的注目。三毛的原名叫陈平,也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,可是她的文字是美的。有时可以这样来认定美:有一点称得上美就是一个很美的人。这样认定是因为我想表达:三毛是我见过的最具恒久美的女人。何况三毛率真、热情、友好,让人倍感亲切。
看《哭泣的骆驼》是很难令人平静的,字里行间满是沉重的伤感。有一种哭是没有眼泪的,但却是带血的。三毛的伤感很切实,很感染人,让人在伤感中沉重,沉重中不忍卒读。荷西走了,三毛的意识中很清醒的知道这个事实,但眼前看到的,听到的又都是荷西。深入骨髓的痛岂是意志能轻易医治得了的?
流浪的三毛,会在异地他乡梳着麻花辫,会心痛于街边讨钱的苦孩子,俨然具有女人温婉的一面。而她同样会迷恋于各地精致的艺术品,也会留恋于教堂甚而爬上塔顶,那般的我行我素。在她看来,“这一路沉重的脚踪,竟都是爱的负荷。”
近日再次拜读三毛的作品,依然动情。或许说一本好书胜于一场旅行吧!落雨声渐隐渐显,这场雨似乎疲软了,我也该收拾心情等待下一场情景了,不论阴晴。
综合部 王丹丹 |